找到相关内容1032篇,用时2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团之父 大迦叶尊者

    当大迦叶尊者一看到佛陀时,心中即刻生起强烈挚诚和全心全归向。 大迦叶尊者最后一生里,记载着佛陀与这位伟大圣弟子之间许多对话。有三个场合世尊跟他说:「大迦叶,去教示比丘们,给他们一个...与美国智慧出版社于1997年共同出版 《佛陀伟大圣弟子/GreatDisciplesoftheBuddha》之第三章 〈大迦叶:僧团之父/Mahakassapa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67948.html
  • 佛境菩萨行:欧阳渐晚年教法思想体系

    欧阳教法纲领思想第二层内涵。关于此层,欧阳认为,只有明了“佛境”是“教”本质性规定,只有以佛地转依二果作为佛教教法根本目标,那么一个人在未得证智转依道中,方能一心一模仿证智,以致使他内在正...以下即分项加以叙述。  (甲项)教中之法。这里“法”字是法相之,依照欧阳在《瑜伽》学系研究结论,法相并不是《瑜伽》学系一家之学,而是佛家大小各乘、性相各宗“共通”之学。[11]所以这里说“教...

    程恭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0968048.html
  • 魏晋玄学与魏晋时期佛教

    西域求佛法,是大家公认佛教已传入中国则无可疑了。我们且不论前此有张骞使西域“尝闻浮图之教”、大月氏王使伊存授《浮屠经》等传说,但佛教传入中国必在永平求法之前。永平八年,明帝诏令天下死罪都可以交纳缣...魏晋玄学与魏晋时期佛教  汤一介 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,初在汉时依附中国道术而为“佛道:后至魏晋,般若学流行,开始又依附于玄学而为“佛玄”。至东晋,有般若学六家七宗,仍用玄学思想来了解佛教般若学。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968396.html
  • 小乘佛藏形态论(上)

    收藏”、“包摄”之“藏”字来命名,称之为“三藏”,恐怕是在第一次结集之后事情。   三藏,按其教乘来剖分,...,初入三宝海,以信为本。住在佛家,以戒为本。”均是这种状况反映。   (一)戒律由来   戒律,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止持戒和作持戒两大类。止持戒,指是制止身、口、作恶戒法,也就是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468562.html
  • 寒山诗里马祖与石头

    (《续高僧传》作傅弘)见而禀受之(参见此篇《说食终不饱》诗注5傅大士《心王铭》)。  然“即心即佛”在马祖处之大盛,自有其原因。“即心即佛”之“即”字,暗含了“不假修证,当下即是”迅疾之;“心”、...客作汉。  相关禅宗思想史料:   (1)东寺和尚 《祖堂集》卷十五  每曰:“自大寂禅师(马祖)去世,常病好事者录其语本,不能遗筌领,认即心即佛外无别说;曾不师于先匠,只循影迹。且佛于何住,而...

    小川隆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068565.html
  • 慈恩宗——唐代佛家六宗学说略述之一

    解释迫切要求,据后来传记所载,他受到了  真谛所传《十七地论》启示,便要去印度学习《瑜伽》。但从  经录上看,真谛泽出《十七地论》只有五卷,相当于大部《瑜  伽师地论》五识身相应地和地,并...和直译也难作蓠然区别。其实论翻译,都要它能做到达  地步,玄奘译文对于这一层是成功了。他还运用了六代  以来那种偶正奇变文体,参酌梵文钩锁连环方式,创成一种  精严凝重风格,用来表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4968722.html
  • 最初根本佛法

    伤害之苦。   2.三苦:依程度而分,苦有三种:   (1)苦苦:是指人身心本来就苦,再加上饥渴、疾病、风雨、劳役、寒热、刀杖等众苦之缘所生苦,称为苦苦。   (2)坏苦:是指原本顺乎己乐境,...最初根本佛法   第一篇 缘起   第二篇 四圣谛   第三篇 三法印   第一篇 缘起 壹?缘起意义   “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。”世间上事事物物(一切有为法)都不是凭空而有,也不能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2)

    戒中有定慧,定中有戒慧,慧中有戒定,一即三,三即一,三者圆融不分,这叫戒定慧等持,这是果地上境界。  戒  在依止了佛、法、僧三宝后,我们开始修行,就先要持戒。戒是是对我们身、语、规范。持戒是...  学佛  佛教是不是烧香磕头、念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呢?不是这样。佛教是释迦牟尼佛悟出人生宇宙真谛后,对众生施以一种智慧教育。简单地说,主要包含几个层面问题:  第一,佛告诉人们世界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3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道者魔障

    、怒。是对于违逆己有情生起憎恚,而使身心恼热精神作用。   嗔恚烦恼属欲界所独有,在色界、无色界没有嗔恚烦恼。   “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。”社会上多年好友,由于一点芝麻小事而反目成仇;...星云法师:学道者魔障  第一篇五欲六尘  第二篇三毒五盖  第三篇生死烦恼  正文  第一篇 五欲六尘  壹?五欲六尘定义   一般将夺取生命恶鬼神称为“魔”,佛教将“魔”意义延伸,凡是一切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969464.html
  • 佛教“如来藏 ”思想与婆罗门教“我”观念

    “我”。这在三派主要经典或文献中都有表现:  胜论派主要经典《胜论经》中说:“呼气、吸气、闭眼、睁眼、有生命、活动、其他感官作用、乐、苦、欲、嗔、勤勇是我存在标志。”(参见迦那陀《胜论经...佛教“如来藏 ”思想与婆罗门教“我”观念  姚卫群  [摘要]佛教和婆罗门教是印度历史上两大主要宗教。而“如来藏”观念和“我”观念则分别在两教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。这两个观念有某些共同...

    姚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5269835.html